首页

广东伊轩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30 04:30:16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62680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

  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

  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

  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工程总体工作,负责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探测器系统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承担地面应用系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

  总台央视记者丨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李昌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在战旗村,驻华使节一行漫步宽敞的村道,品尝村民自制的卤豆干、萝卜干和花生酥,了解唐昌布鞋制作流程,亲自搅拌大缸里的郫县豆瓣酱,在体验正宗四川乡村生活的同时,深入了解村庄产业发展模式。“我希望能够派更多技术人员到四川来培训,学习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安东尼奥·塞里福·恩巴洛直言,“希望能有机会再来(四川),我一定会再来。”

“中国运营商还通过支持GSMA Open Gateway倡议为全球移动通信行业做出贡献和创新,如5G新通话、5G共建共享,以及云网融合。”洪曜庄说,随着5G的加速,它为AI和其他新兴技术提供了更多机会。全球许多机构已经开始使用AI来改进预测,优化运营,创建个性化数字解决方案。

山西大同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新高地

今天,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人民参与民主的意愿不断增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民主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

习近平在视察陆军军医大学时强调 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

东西问|王培文: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如何影响中法关系?

汪文斌指出,李显龙先生是新加坡资深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去年习近平主席同他共同确立了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新定位。我们期待并相信李显龙先生将继续为发展中新友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